七二风本草抑菌液-七二风本草抑菌液操作教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猪胆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猪胆的药理作用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猪胆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各家论述 2.13 猪胆的临床应用 2.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猪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胆 1 拼音
zhū dǎn
2 《*辞典》:猪胆 2.1 出处《别录》
2.2 拼音名Zhū Dǎn
2.3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取得后,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
2.4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2.5 化学成份胆汁中主要成分为胆汁酸类、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物等。胆汁酸中有鹅脱氧胆酸、3α羟基6氧5α胆烷酸和石胆酸,它们几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而存在。另含猪胆酸和猪脱氧胆酸。
2.6 药理作用①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 *** 麻醉猫喉上神经引起咳嗽的方法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20毫克/公斤)有镇咳作用,脱氧胆酸钠及牛磺胆酸钠则无此作用。同样方法用猪胆粉(0.5~1.0克/公斤)灌胃,也有上咳作用,在给药后30~60分钟作用最明显,持续2~2.5小时左右。四此,胆汁可抑制咳嗽中枢的兴奋性,用小鼠氨水喷雾法证明,从鸡胆中提出的鹅脱氧胆酸钠有止咳作用,而粗制品则较差;也有报告,从猪胆中提出的胆酸(钠)有止咳效果,而复方(猪胆、桔梗、半夏、地龙)效果更好一些。
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初步表明,鹅脱氧胆酸钠有平喘作用。胆酸灌胃(1克/公斤)1小时后,再用组织胺乙酰胆堿混合液喷雾,对豚鼠亦有某些平喘作用,复方效果更好一些。用豚鼠离体肺灌流,胆汁能解除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胆酸钠为此种解痉的有效成分。也有初步报告,对小鼠有祛痰作用。
②消炎、抗过敏作用
以兔耳在热水(60℃)中烫1分钟以造成炎症,12小时后以猪胆粉0.5克/公斤灌胃,可使炎症(兔耳体积及颜色)消退较对照组为快、对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脾、肾上腺,肠系膜淋巴结的酸性磷酸酶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脏星状细胞活体染色,作了初步观察,胆汁似能提高抗炎能力。以马血清(0.5毫升,共注射16天)使豚鼠致敏后,心内注射胆酸(5毫克/公斤),10只豚鼠中有7只在接受马血清再注射时,不发生休克现象,而对照组则全部发生。对组织胺性及乙酰胆堿性休克,如能多次注射胆酸,据称也可防止休克的发生,即胆酸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③抑菌作用
在试管中,动物(猪、牛、鸡)的胆汁在高浓度时,对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不如黄连,在体外,羊胆于高浓度(1:100)时,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而牛胆汁作用很差,服羊胆汁2周后再接种结核杆菌,则豚鼠器官病变较对照组似较轻。对呼吸道常见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胆酸作用强于复方,尤其肺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较为敏感。对奈瑟氏菌无抑制作用。民间用以治疗痢疾的黑虎丹(以猪胆汁与小米混合制成)在体外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④其他作用
早年国外报告,牛黄之镇静及抗痉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之胆酸及钙盐引起。国内科学工作者亦证明,胆酸敖有拮抗可卡因对小鼠的惊厥作用。在兔肺伸张反射的实验中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能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离体肠管,胆酸钠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增加紧张性、节律性),大剂量则抑制。胆汁或胆盐口服后可 *** 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使脂肪易于消化,促进脂溶性物质如胡萝卜素类、维生素K及铁的吸收,并有轻泻作用,能抑制离体蛙心;在蛙全身灌流时能扩张血管。如注入血循环,可引起皂甙样作用,导致溶血。大剂量抑制心脏及神经,对神经、肌肉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2.7 性味苦,寒。
①《别录》:"微寒。"
②《本草图经》;"大寒。"
③《汤液本草》:"味苦咸,寒。"
2.8 归经入肝、胆、肺、大肠经。
①《纲目》:"入心。"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2.9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治热病里热燥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聤耳,痈肿疔疮。
①《别录》:"疗伤寒热渴。"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头疮,取胆汁敷之。"
③《本草图经》:"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小儿五疳,杀虫。"
④《纲目》:"通小便,敷恶疮,杀疳匿,治日赤、目翳,明日,清心脏,凉肝脾。"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秘。治厥颠疾。"
2.10 猪胆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取汁冲服1~2钱;或入丸,散。外用:涂敷、点眼或 *** 。
2.11 附方①治伤寒五、六日,斑出:猪胆、苦酒各三合,鸡子一枚。三味合煎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须煎六、七沸,分为二服,汗出即愈。(《千金方》猪胆汤)
②治口中干燥无津液而渴:雄猪胆五枚,定粉(《纲目》引作天花粉)一两。上二味,以酒煮胆,候皮烂,即入粉研细,同煎成煎,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含化咽津。(《圣济总录》猪胆煎)
③治阳明病津液内竭,大便硬,不可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伤寒论》猪胆汁导法)
④治大便燥结:猪胆、蜂蜜,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
⑥治黄病:猪胆一个,鸡蛋一个。共调匀,不拘时服。如嫌苦难下,用于糕咽之,连服三次。(《梅氏验方新编》猪胆蛋)
⑦治瘦病咳嗽:猪胆和小便、生姜、橘皮、诃梨勒、桃皮。煮服。(《本草拾遗》)
⑧治目赤病及胎赤:猪胆和绿盐五分,点眦。(《广济方》)
⑨治翳膜:猪胆一只,硇砂(细研)穰在猪胆中成膏,系定,悬当风处,候白衣如霜出,扫下收瓷合子内,旋旋用柱子点入眦中,觉痒乃罢,便无翳膜,未尽再点之。(《鸡峰普济方》猪胆膏)
⑩治喉痛:猪胆、射干、玄明粉、人中白、知母。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痔疮:猪胆七枚,取汁,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敷,须先用槐根白皮煎汤温洗。然后敷药。(《仁斋直指方》猪胆膏)
⑿治汤火伤疮:猪胆调黄柏末涂之。(《外台》)
⒀治诸般痫搐:半夏一两(汤洗七遍),狼猪胆三个,取汁浸半夏于瓷器中,晒干,切片焙燥,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煎麦门冬熟水下,食后临卧各一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猪胆半夏丸)
2.12 各家论述《纲目》:"方家用猪胆,取其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又能去肝胆之火也。"
2.13 猪胆的临床应用①预防白喉
职新鲜猪胆汁,或猪、鱼胆汁混合,加等量砂糖,蒸30~60分钟。托儿所小孩每次服1~2毫升,幼儿园小孩每次服2~3毫升,每天服2次,连服4天。咽拭培养阳性的隔1个月再服4天。曾先后在流行区的托儿所、幼儿园用上法给药2046人,经1年以上观察,无1例发病。其中320人在服药前做过咽液培养,阳性带菌者34人,经第1次服药后1~2周复查,28例转阴,4例第2次服药后转阴。同时期散居的儿童未经预防服药者有4例发病。经3次抑菌试验,证明猪胆汁对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菌能力,但无杀灭作用。
②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等
用新鲜猪胆汁100毫升,加入绿豆粉1斤混合搅拌,制成药丸(绿胆丸)。成人每次2~3钱,儿童每次3分,日服3~4次。治疗急性胃肠炎31例,治愈28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细菌性痢疾26例,治愈24例,好转2例;慢性肠炎4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4例,治愈3例,好转1例;卡他性肠炎8例,好转1例,无效2例;慢性结肠炎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泌尿系感染13例,治愈12例,好转1例。遇有脱水现象者仍须补液。部分病例在用药1~2天内即出现疗效,并无副作用。
③治疗百日咳
采用猪胆汁粉剂、糖浆和流浸膏等,胆汁粉剂,6个月以内,每次0.2克,每天1~2次;6个月至1岁,每次0.3克,每日2次;1~4岁每次0.4克,每天2次;4~7岁每次0.5~0.6克,每日2次;胆汁流浸膏,1~2岁每次1.5~2.0毫升,2~4岁每次2~3毫升,4~6岁每次3~4毫升,均每日3次,食后服;7.7%猪胆汁糖浆,6个月以下每次5毫升,6个月至1岁每次8毫升,1~4岁每次10毫升,4~7岁每次13~15毫升,日服2次,连服3~5日。根据1215例的治疗结果,一般服后2~4天开始生效,疗程为5~14天,总有效率约在62~97%之间。
④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将鲜猪胆汁烘干研粉,装胶囊,治疗黄疸型肝炎10例,用量以黄疸指数为依据,黄疸指数在10~40单位者每次1钱,日服3次;40~70单位者,每日4钱,分3次服;70~100单位者,每日5钱,分3次服。均在服药3天后消化道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7天后食量大增;黄疸指数在1~2周内恢复正常,黄疸消失平均9.9天。疗程11~25天。随访1年均未复发。有用猪胆汁片(含猪胆汁粉0.2克),每次1~2片,日服3次,治疗传染性肝炎32例(其中黄疸型7例)。治疗后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等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7例黄疸型患者1周后黄疸全部消失;肝肿大26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3例,不同程度缩小者8例,无改变者5例;肝功能检查,有前后对照者14例,治疗后对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及转氨酶等,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⑤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鲜猪胆汁加热浓缩,烘干磨细粉,装入胶囊,每次0.5克,日服3次(空腹开水送下);治疗143例,近期控制13例(9.03%),显效35例(24.48%)。或用鲜胆汁1份,淀粉2份,混合炒拌均匀,待干燥后研粉压制成片,每片含猪胆汁0.3克,每次2~3片,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经治疗119例,显效12例,占10%。其中以单纯型患者的效果较好。又可采用猪胆汁(浓缩)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猪胆汁原液3毫升),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4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21例,两者共占40.62%。对合并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者,其止咳、祛痰、平喘疗效并不受影响,但注射后多有局部疼痛。也可用猪胆汁与维生素C注射液等量作穴位注射。选穴:主穴为定喘、肺俞;配穴为大杼、肺热、心俞。各穴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入0.2~0.35毫升,每用2次,4~5次为一疗程。间隔10~1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51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两者共占43.1%。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背部发沉、疼痛,一般持续12~36小时,个别患者有发冷发烧,局部肿胀等,予以一股对症处理即可。
此外,临床曾以猪胆汁分别配合半夏、赤小豆、何首乌、*羊藿、地龙、百部和甘草、细辛和白胡椒、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多种复方,观察数十例或数百例,总有效率约在71.4~94.3%之间。实验证明猪苦胆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用药后能使咳嗽的兴奋阈增高。
⑥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
用3%猪胆汁粉糖浆,6个月以下每日4毫升,6个月至1岁6毫升,1~4岁3毫升,4~7岁10毫升,分3~4次内服。可连用数天,无任何副作用。治疗81例,治愈71例,好转7例,无效3例。病程以2~10天为多,最长者为5个月。用药后多在2~4天见愈。认为猪胆汁能溶解脂肪酸并助其吸收,从而减少肠内易于腐败物质之产生,故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⑦用于妇产科各种手术及炎症感染
用猪胆汁、黄芩素制成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曾用于卵巢肿瘤切除、宫外孕手术、绝育手术等术后感染,及慢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疾病计200例,代替抗菌素,有效率92%。取鲜猪胆汁、白矾制成粉剂作宫颈喷撒,曾试治慢性宫颈炎100余例,有一定疗效。
⑧治疗砂眼
取鲜猪胆汁过滤使呈清亮溶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浓度,高压消毒后点眼。治疗砂眼患者39人,每次每眼1滴,每日3次,10日为一疗程。结果痊愈及基本痊愈率为66.67%,较对照组用黄连液点眼的治愈率为高。另法用鲜猪胆汁50毫升,1:1000肾上腺素1毫升,5%普鲁卡因5毫升,混合过滤后在水浴上煮沸1分钟,每日点眼3次;治疗989例,治愈率为60.13~72.7%,而对照组用0.5%金霉素溶液的治愈率为15.4%。
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取鲜猪胆汁烘干研粉,加等量或2倍明矾粉拌匀。用于治疗一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骨质破坏和胆脂瘤者。使用前先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拭干后将胆矾粉均匀喷入鼓膜穿孔处。量勿过多,以免妨碍引流。治疗149例,计163只耳。经3次喷药治疗后干耳者为75.2%,全部病例的干耳率为96%。治疗次数平均为3.2次。多数患者第一次上药后,次日分泌物增多变稀,2~3日后分泌物锐减,逐渐干燥。经较长时期观察,有26例复发。防止呼吸道感染,清除鼻咽部感染灶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措施。实验室对66例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用胆矾粉作了抑菌试验,多数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对抗菌素则产生耐药性。
⑩用作通便剂
新鲜猪胆汁经高压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10分钟,冷藏。成人6O~100毫升,儿童30~40毫升,加温至27℃左右作保留 *** 。试用于腹部手术后及产妇便秘,手术后气胀,麻痹性肠梗阻等病人,计394例,多数病人经半小时左右可排便,少数病人需延长至2小时。便量多而自感舒适者382例(97%)。6例肠梗阻病人应用胆汁 *** 后,梗阻现象在短时间内解除,未采用其他方法处理。
2.14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猪胆的方剂 猪胆矾:zhūdǎnfán《梅氏验方新编》卷一:方名:猪胆矾组成:雄猪胆1个(腊月8日取)。主治:单乳蛾、...
猪胆汤拼音:zhūdǎntāng别名:猪胆鸡子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七)。处方:猪胆苦酒各20毫升鸡子1枚...
疬串膏拼音:lìchuàngāo处方:雄猪胆7枚(切不可用瘟猪胆及母猪胆)。制法:将上药倾入铜勺内,微火熬...
猪胆半夏丸dǎnbànxiàwán《卫生总微》卷六:方名:猪胆半夏丸组成:半夏1两(汤洗7遍),豮猪胆3个。主...
参硫散nliúsǎn处方:苦参1钱,西硫黄2分。功能主治:梅花风。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摘录:《青囊秘传》...
更多用到中药猪胆的方剂用到中药猪胆的中成药 导便栓
部颁标准:拼音名:DaobianShuan处方:猪胆膏适量(相当于总胆酸200g)醋酸洗必泰0.15...
耳炎药膏gao标准编号:WS3B053391处方:猪胆膏50g盐酸小檗堿1g冰片5g樟脑1.5g枯矾5...
胆香鼻炎片ian标准编号:WS3B079591处方:猪胆汁膏15g广藿香560g白芷560g苍耳子450...
脑立清丸、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具有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的功效。用...
喉症丸591处方:板蓝根420g牛黄30g冰片14g猪胆汁400g玄明粉20g青黛12g雄黄46g硼砂2...
更多用到中药猪胆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猪胆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四]一切疳第三
圣惠》治小儿一切疳五胆丸方龙胆(去头芦)虎胆熊胆猪胆芦荟(亦名象胆)麝香白矾(灰)荆芥(各一分)上件...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发明时珍曰∶按钱乙治小儿疳病麝香丸,以猪胆和丸,猪肝汤服。疳渴者,以猪肉汤或弘景曰∶猪为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二诸疳方治]治诸疳杂证方(去须各一分)胡黄连(半两)蝉壳(二十一个去土)猪胆(二个)麝香(少许)上除猪胆外。为细末。却用猪胆...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涂,无不愈者。)麦面米醋冬瓜干姜(醋调。)生姜(猪胆调。)白芥子(醋调。)莱菔子(醋研。)马齿苋秦狄...
《伤寒论辑义》:[卷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木瓜是怎样的
你好,鼻渊舒口服液制方以清泄胆腑郁热、宣通鼻窍为法,亦倚重苍耳子、辛夷、白芷诸药,清泄胆腑郁热亦取法于龙胆泻肝汤,然其临床疗效优于众多验方。究其原因:1、鼻渊主症为鼻塞、流浊涕。一般验方及中成药其宣通鼻窍药物力量不足,鼻渊舒方中独加辛温之细辛,其止痛通窍之力颇佳。即该方遵《本草汇言》之经验,在与清胆热药同用情况下,发挥其良好通鼻窍、止痛、散郁火功效;2、传统治疗胆腑郁热之方虽确有其效,然易伤脾胃。对此,鼻渊舒在方中使用大剂量黄芪,即固护脾胃、防苦寒伤阴,又发挥其脱毒排脓卓著之力,脓排则鼻窍通矣;3、该方泻胆腑郁热虽取法于龙胆泻肝汤,然独不用龙胆草,虽其泻肝胆之热力卓,但大寒大苦,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本草纲目》)。且全方已有黄芩、栀子等清泄胆腑郁热之品,力已足矣。鼻渊主要为局部病变,证虽胆腑郁热,其轻重与龙胆泻肝汤原方治疗全身病症不同,用方不可一成不变,验之临床,疗效确优于用胆草者,且更利于久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苍耳子、黄芩等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一定抑制和杀灭作用。故全方可抑菌杀菌、清热疏风、排脓解毒、通利鼻窍。
拔毒膏成分是怎么样的 成分有什么作用
植物名称木瓜 木瓜的花(Chaenomeles sinensis)
别名木瓜海棠、光皮木瓜,木瓜花、木梨、木李、榠楂、文冠果、文官果 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 科属分类蔷薇科 木瓜属 性状描述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2.5~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 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产地原产我国,现在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都有栽培。 用途木瓜海棠花色烂漫,树形好、病虫害少,是庭园绿化的良好树种,可丛植于庭园墙隅,林缘等处,春可赏花,秋可观果。种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无异味,可食并可制肥皂。果实经蒸煮后作成蜜饯;又可供药用,但木瓜的药效甚微,由于药用效果差,国家药检局于2003年下文,禁止药用。花可为糖制酱的作料,风味很美。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木材质坚硬,可以制作家具。
2、皱皮木瓜
植物名称皱皮木瓜 皱皮木瓜的花(Chaenomeles speciosa)
别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海棠、铁杆海棠、铁脚梨、川木瓜、宣木瓜 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 科属分类蔷薇科 木瓜属 性状描述落叶灌木,高达2米,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开展,粗壮,嫩时紫褐色,无毛,老时暗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细锯齿,齿尖开展,表面微光亮,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大,叶状,卵形或肾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无毛。花2~6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直径3.5~5厘米,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粗短,长3毫米或近于无梗,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圆形,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边缘有黄褐色睫毛,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柔毛,长为萼筒之半;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长1~1.5厘米,猩红色或淡红色;雄蕊35~50枚,直立,长1~1.3厘米,花丝微带红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无毛,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径~5厘米,**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稀疏斑点,芳香,果梗短或近于无。花期4月,果期10月。 产地原产我国西南地区,现在南北各地多有栽培。缅甸亦有分布。 用途花色红黄杂揉,相映成趣,“占春颜色最风流”,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也供作绿篱的材料,可孤植或与迎春、连翘丛植。果实可作蜜饯;又供药用,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其果实又名川木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川木瓜元月下旬开花,花有红花、白花两种,成熟上市时间为九、十月,果似苹果状,成熟果表面呈**,日照部分呈粉红色,单果重200-350克,盛产期亩产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实营养极为为丰富,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还含有丰富蛋白质,酒石酸、磷、铁、钙等,是水果加工品、药用品上乘原料,制作蜜饯品味独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纤维少,不含石细胞,质地较硬,耐贮运,川木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功能。对于滇南一代居民,更有混入辣椒和盐再搅拌的吃法。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 1m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 滴,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棕**。 (2)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性味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治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摘录《中国药典》 禁忌 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2、《医学入门》:忌铅、铁。 3、《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 1、李杲:木瓜,气脱能收,气滞能和。 2、《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胃药,非肝药,益可征矣。 3、《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4、《本草新编》: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最宜与参、术同施,归、熟(地)并用。 5、《得配本草》:血为热迫,筋转而痛,气为湿滞,筋缓而软,木瓜凉血收脱,故可并治。 6、《本草求真》:木瓜,酸涩而温,止属收敛之品,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舒筋、敛肺?缘暑湿伤人,挥霍撩乱,吐泻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损营卫而败筋骨。木瓜气味酸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于筋可舒,于肺可敛,岂真肺胃虚弱,可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过,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奈人仅知理脚,而不审其虚实妄投,殊为可惜。陈者良。 7、《本草思辨录》:考古方用木瓜之证,如脚气、脚痿、腹胁胀满,多与辛温药为伍,不外驱寒湿之邪,辑浮散之气,虽功在降抑,而终不离乎敛,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拘挛则非其所长。独许叔微以木瓜治项强筋急,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为肝肾受邪所致。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没药为佐使,则其以伸筋任乳、没,不以责木瓜,亦可见矣。 8、《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9、《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10、《食疗本草》:治呕晼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11、《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12、《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13、《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 14、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 15、《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药理作用 1、保肝作用 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损伤,自造型之日起,以10%木瓜混悬液按每日300mg/100g体重,给大鼠灌胃,连续10d,同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肝细胞坏和脂变较轻;可防止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并促进肝细胞修复,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 2、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筛选发现木瓜有较强抗菌作用。新鲜木瓜汁(每1ml滤液含生药1g)和木瓜煎剂(1g/ml)对肠道菌和葡萄球菌有较明显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8~35mm;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差,抑菌圈直径8~12mm。较敏感细菌有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及其变种、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通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木瓜注射液(去鞣质)浓度1g/ml,仍有相似强度的抗菌活性。0.1mol/L氢氧化钠调木瓜汁pH为3、4、5、6、6.5、7.5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随pH提高木瓜抗菌作用减弱。以木瓜水溶性部分中分离提取木瓜酚经体外抑菌试验证明,其抑菌作用明显,对各型痢疾杆菌抑菌圈为19-28.6mm。 其他作用 曾发现木瓜提取物对小鼠艾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该提取物为熔点177~178℃的结晶。木瓜提取液85mg/d腹腔注射,共7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呈抑制作用。 4、毒性 用体重18~25g小鼠25只,每1ml含0.5g生药的木瓜注射液进行尾静脉注射,每次0.2ml,分别以3h、8h、20h进行毒性试验,结果均未见动物亡。 摘录《中华本草》
3、毛叶木瓜
大灌木或小乔木,常有明显主干,成株高达3~5m,枝刺短。叶片较狭长,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具芒状锯齿。花2~3(5)朵簇生,常单瓣,白色而花瓣边缘和背面具深红色晕、浅红色或红色,稀重瓣;萼筒发达,细长。现知5个观赏品种。 (1) ‘醉杨妃’(‘Zui Yangfei’) 大灌木。花重瓣,直径3~5cm;花瓣约25枚,近圆形;初开时外面红色而内部绿白色,后渐变粉红至浅红色(RHS-CC 37A~39B)。该品种为新品种,是毛叶木瓜中目前发现的唯一的重瓣品种,由山东临沂选育出。 (2) ‘罗扶’(‘Luofu’) (王嘉祥, 1998) 木瓜食疗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喇叭形,直径2~3cm;花瓣三角形至不规则圆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58B~58C)。果实近圆柱形,长8.5~11cm,直径6.2~8cm。 (3) ‘红霞’(‘Hongxia’) (王嘉祥, 1998)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杯形,不开展,直径2~3cm;花瓣圆勺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63A~63B)。果实卵圆形,长约8cm,直径7~7.5cm。 (4) ‘蜀红’(‘Shu Hong’)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1~3朵簇生,单瓣,花冠开展,直径4~5cm;深红色,RHS-CC 54A。萼筒细长,长达2cm。 (5)‘金陵粉’(‘Jinling Fen’)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单瓣,花冠开展,直径3.5~4.5cm;浅红色(RHS-CC 38B),花瓣圆勺形。花梗显著,长达5mm。
南通如皋的请进
同仁堂 拔毒膏¥18.00 拔毒膏有拔毒消肿,化腐生肌的功能。适用于火毒郁结引起的痈疖初起,坚硬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但应该明确的是,使用拔毒膏也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那么拔毒膏成分是怎么样的?成分有什么作用? 拔毒膏为摊于布上或纸上的黑膏药,由金银花、连翘、大黄、栀子、黄柏、赤芍、川芎、木鳖子、蓖麻子、蜈蚣、红粉、轻粉等二十六味名贵中草药精制而成,拔毒膏的功能主治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多用于治疗疖疔痛发、有头疽之初期或化脓期等病。 方中金银花,为中药材和植物的统称。植物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植物。“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其实拔毒膏疗效显而易见,不良反应少,因此拔毒膏是一种不错的药物。所以大家可以放心购买!比如在康爱多药剂师的指导下购买! 有需要的朋友不妨前来康爱多药店购买,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KFC 缤纷水果圣代广告里第一个是火龙果第二个是芒果第三个是什么水果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编辑本段]原植物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us?(Fisch.?Et?Mey.)O.ktze.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有香气。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叶对生,心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5~11cm,宽1.5~6.5cm,边缘有不整齐钝锯齿,下面有短柔毛和腺点。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筒状,具15条纵脉,5齿裂,有缘毛和腺点;花冠淡紫色或红色,2唇形,下唇中部裂片有波状细齿;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小坚果顶端有毛。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于路边、田野。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有栽培。 采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或花初开时采割,阴干,或趁鲜切断阴干。 藿香又名土藿脊,?原产于我国。?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地上部分不耐寒,怕干燥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品?种? 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播种可3—4月春播,10~15天发芽.发芽较整齐.分株可在春季宿根萌芽后挖起重新栽植.? ●繁?殖? 播种苗3—4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高6—8厘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第二次间苗或补苗。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肥1次.越冬宿根5—6月出苗后,露地栽植或盆栽,6—7月继续开花.? ●栽?培? 主要有褐斑病、枯萎痛和红蜘蛛、蚜虫危害.病害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虫害用80%敌敌畏乳曲1500倍液喷杀.? ●应?用? 藿香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当密集的淡紫红色花盛开时.优美雅致.适用于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载观赏。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如下饭好菜火焙鱼、汉中美食罐罐茶等。藿香还可凉拌食用,用于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编辑本段]化学成分
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要成分是广藿香酮(Pogostone)和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其他成分有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油酚(Eugenol)、桂皮醛(Cinnamic?aldehyde)等。?从广藿香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芹黄素(Apigenin)、鼠李黄素(Rhamnetin)、商陆黄素(Ombuine)。?藿香含挥发油0.28%,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Methylchavicol),占80%以上。并含茴香醚(Anethole)、茴香醛(Anisaldehyde)、d-柠檬烯(d-Limonene)、对-甲氧基桂皮醛(p-Methoxycin-?namaldehyd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3-辛酮(3-0ctanone)、3-辛醇(3-0ctanol)、对-聚伞花烯(p-Cymene)等。?从藿香中分离出刺槐黄素(Acacetin)、椴素(Tilianine)、蒙花甙(Linarin)、藿香甙(Agasta-?choside)、异藿香甙(Isoagastachoside)、藿香素(Agastachin)。此外,尚含少量鞣质、苦味质等成分。[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藿香煎剂(8%~15%)在试管内对许兰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试验表明,藿香浸出液、醇浸出液、水浸出液及煎剂对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的抑菌浓度分别是3%、5%、10%、15%,提示浸出液的抗菌能力比煎剂为强。? 2.?抗钩端螺旋体作用?藿香水煎剂在浓度为?15mg/ml?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当浓度增至?31mg/ml?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 3.?抗病毒作用?有报告指出,藿香中的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从藿香中分离出来的成分可以抑制消化道及上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藿香中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是黄酮(黄碱素成分)。以该成分为主,合成的抗病毒性更强、内服易吸收的药物用于鼻病毒感染者,效果良好。?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藿香中的挥发油有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但藿香煎剂对胆囊无收缩作用。[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 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 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 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 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编辑本段]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或烧存性研末调敷[编辑本段]药用禁忌
①《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②《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编辑本段]临床运用
1.?治疗暑泻?藿香、苍术、槟榔各1000g,厚朴600g?,黄连300g,木香500g,地锦草3000g。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日6~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儿童酌减。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中医杂志?1983;(8):40〕? 2.?治疗中焦湿热症?藿香、陈皮、茯苓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柴胡12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2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9剂。〔中原医刊?1990;17(3):31〕? 3.?治疗夏令皮炎?藿香、青蒿、黄柏、苦参、地骨皮各9g,水煎服。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1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5;(6):374〕 4.?治疗婴幼儿腹泻?a.?藿香、苍术各6g,野麻草15g,车前子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7枚。水煎服。治疗112例,全部治愈。〔福建中医药?1984;(1):13〕?b.?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水煎服。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1990;(4):37〕? 5.?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白茅根30g,用上药煎服。治疗病毒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福建医药杂志?1976;(1):28〕[编辑本段]方剂选用
1.?治疗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上等份,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 2.?治疗疟疾:高良姜、藿香各半两。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鸡峰普济方》藿香散)? 3.?治疗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太平圣惠方》)?配伍效用:?藿香配伍白术?藿香和胃化湿止呕;白术健脾益气。二者伍用,有健脾益气、化湿和胃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而致的身倦乏力、呕吐、泄泻等症。? 藿香配伍半夏?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二者配伍,可除脾胃寒湿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藿香配伍佩兰?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二者相伍为用,其清热化湿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藿香配伍砂仁?藿香化浊止呕;砂仁温中行气、安胎。二药合用,有温中理气、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恶阻或气滞脘闷、胃纳不佳者。 宜忌:“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本草经疏》)?毒副作用: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疹的报告。[编辑本段]医家论药
“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药品化义》)? “藿香,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清阳妙品。《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也。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不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藿香气味和平,不嫌辛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本草正义》)? “藿香,专治脾肺二经,入乌药顺气散中,成功在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取效在脾。故能开脾胃,进饮食,止霍乱,定呕逆,乃伤寒方之要领,为正气散之要药也。”(《药鉴》)? “藿香,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来恶气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汤则可以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本草求真》) 附注: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产于江苏苏州者称苏藿香;产于浙江者称杜藿香;产于四川者称川藿香。然其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白花地胆草功效与作用,白花红花地胆头有什么功效
是木瓜
1、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
本属植物有木瓜(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皱皮木瓜)等,几种是原产中国的温带木本植物,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同时花色美丽,也供观赏;它们还是传统文化、诗歌中所提到的木瓜,如《诗经》中的名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2、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
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原产东南亚,大概17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中国,因外形与中国木瓜相似,故名“番木瓜”,同样可以食用和药用,但不供观赏。
成分
木瓜的成分:番木瓜碱、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酶、番茄烃、维生素B、C、E、糖分、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隐黄素、蝴蝶梅黄素、隐黄素环氨化物等。
性味
性平、微寒,味甘。
功效
性味性平、微寒,味甘。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助消化之余还能消暑解渴、润肺止咳。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润肺还可以帮助消化、治胃病,它独有的木瓜碱具有抗肿瘤功效,对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具有强烈抗癌活性。蔷薇科木瓜属木瓜
2、皱皮木瓜
植物名称皱皮木瓜 皱皮木瓜的花(Chaenomeles speciosa)别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海棠、铁杆海棠、铁脚梨、川木瓜、宣木瓜 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 科属分类蔷薇科 木瓜属 性状描述落叶灌木,高达2米,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开展,粗壮,嫩时紫褐色,无毛,老时暗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细锯齿,齿尖开展,表面微光亮,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大,叶状,卵形或肾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无毛。花2~6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直径3.5~5厘米,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粗短,长3毫米或近于无梗,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圆形,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边缘有黄褐色睫毛,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柔毛,长为萼筒之半;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长1~1.5厘米,猩红色或淡红色;雄蕊35~50枚,直立,长1~1.3厘米,花丝微带红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无毛,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径~5厘米,**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稀疏斑点,芳香,果梗短或近于无。花期4月,果期10月。 产地原产我国西南地区,现在南北各地多有栽培。缅甸亦有分布。 用途花色红黄杂揉,相映成趣,“占春颜色最风流”,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也供作绿篱的材料,可孤植或与迎春、连翘丛植。果实可作蜜饯;又供药用,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其果实又名川木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川木瓜元月下旬开花,花有红花、白花两种,成熟上市时间为九、十月,果似苹果状,成熟果表面呈**,日照部分呈粉红色,单果重200-350克,盛产期亩产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实营养极为为丰富,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还含有丰富蛋白质,酒石酸、磷、铁、钙等,是水果加工品、药用品上乘原料,制作蜜饯品味独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纤维少,不含石细胞,质地较硬,耐贮运,川木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功能。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 1m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 滴,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棕**。 (2)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性味酸,温。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治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摘录《中国药典》 禁忌 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2、《医学入门》:忌铅、铁。 3、《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各家论述 1、李杲:木瓜,气脱能收,气滞能和。 2、《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胃药,非肝药,益可征矣。 3、《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4、《本草新编》: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最宜与参、术同施,归、熟(地)并用。 5、《得配本草》:血为热迫,筋转而痛,气为湿滞,筋缓而软,木瓜凉血收脱,故可并治。 6、《本草求真》:木瓜,酸涩而温,止属收敛之品,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舒筋、敛肺?缘暑湿伤人,挥霍撩乱,吐泻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损营卫而败筋骨。木瓜气味酸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于筋可舒,于肺可敛,岂真肺胃虚弱,可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过,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奈人仅知理脚,而不审其虚实妄投,殊为可惜。陈者良。 7、《本草思辨录》:考古方用木瓜之证,如脚气、脚痿、腹胁胀满,多与辛温药为伍,不外驱寒湿之邪,辑浮散之气,虽功在降抑,而终不离乎敛,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拘挛则非其所长。独许叔微以木瓜治项强筋急,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为肝肾受邪所致。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没药为佐使,则其以伸筋任乳、没,不以责木瓜,亦可见矣。 8、《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9、《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10、《食疗本草》:治呕晼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11、《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12、《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13、《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 14、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 15、《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药理作用 1、保肝作用 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损伤,自造型之日起,以10%木瓜混悬液按每日300mg/100g体重,给大鼠灌胃,连续10d,同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肝细胞坏和脂变较轻;可防止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并促进肝细胞修复,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 2、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筛选发现木瓜有较强抗菌作用。新鲜木瓜汁(每1ml滤液含生药1g)和木瓜煎剂(1g/ml)对肠道菌和葡萄球菌有较明显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8~35mm;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差,抑菌圈直径8~12mm。较敏感细菌有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及其变种、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通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木瓜注射液(去鞣质)浓度1g/ml,仍有相似强度的抗菌活性。0.1mol/L氢氧化钠调木瓜汁pH为3、4、5、6、6.5、7.5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随pH提高木瓜抗菌作用减弱。以木瓜水溶性部分中分离提取木瓜酚经体外抑菌试验证明,其抑菌作用明显,对各型痢疾杆菌抑菌圈为19-28.6mm。 其他作用 曾发现木瓜提取物对小鼠艾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该提取物为熔点177~178℃的结晶。木瓜提取液85mg/d腹腔注射,共7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呈抑制作用。 4、毒性 用体重18~25g小鼠25只,每1ml含0.5g生药的木瓜注射液进行尾静脉注射,每次0.2ml,分别以3h、8h、20h进行毒性试验,结果均未见动物亡。 摘录《中华本草》
3、毛叶木瓜
大灌木或小乔木,常有明显主干,成株高达3~5m,枝刺短。叶片较狭长,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具芒状锯齿。花2~3(5)朵簇生,常单瓣,白色而花瓣边缘和背面具深红色晕、浅红色或红色,稀重瓣;萼筒发达,细长。现知5个观赏品种。 (1) ‘醉杨妃’(‘Zui Yangfei’) 大灌木。花重瓣,直径3~5cm;花瓣约25枚,近圆形;初开时外面红色而内部绿白色,后渐变粉红至浅红色(RHS-CC 37A~39B)。该品种为新品种,是毛叶木瓜中目前发现的唯一的重瓣品种,由山东临沂选育出。 (2) ‘罗扶’(‘Luofu’) (王嘉祥, 1998)木瓜食疗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喇叭形,直径2~3cm;花瓣三角形至不规则圆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58B~58C)。果实近圆柱形,长8.5~11cm,直径6.2~8cm。 (3) ‘红霞’(‘Hongxia’) (王嘉祥, 1998)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杯形,不开展,直径2~3cm;花瓣圆勺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63A~63B)。果实卵圆形,长约8cm,直径7~7.5cm。 (4) ‘蜀红’(‘Shu Hong’)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1~3朵簇生,单瓣,花冠开展,直径4~5cm;深红色,RHS-CC 54A。萼筒细长,长达2cm。 (5)‘金陵粉’(‘Jinling Fen’)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单瓣,花冠开展,直径3.5~4.5cm;浅红色(RHS-CC 38B),花瓣圆勺形。花梗显著,长达5mm。
别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梨。果实成熟7~10天后果皮微有皱缩,故名皱皮木瓜。果实可作蜜饯、果酱和果汁等多种食品。干燥的果实做药用。皱皮木瓜属中药木瓜的主流产品。 主产:山东临沂、安徽宣州、河南洛阳,但面积甚少,产量不足中药用量的千分之一,药用缺口大 。并具食用价值国家科研单位进一步研究出木瓜罐头、果脯果冻、饮料等系列产品,色、香味,营养全超山楂、苹果、桃、梨,其它水果制品,也经原商业部部级鉴定。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消费者青睐,优质木瓜,供不应求。 植物名称木瓜 中文别名番木瓜,番瓜、石瓜、蓬生果、乳瓜、木冬瓜、万寿果、万寿匏、奶匏 拉丁学名Carica papaya LINN. 科属分类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属(Carica) 性状描述 番木瓜属番木瓜科番木瓜属软木质小乔木,高达8米,有乳汁。茎不分枝,有大的叶痕。叶大,聚生茎顶,叶柄长,中空;叶互生,掌状深裂。全年开乳**花,单性,雌雄异株。浆果大,长圆形,熟时橙**;果肉厚,**。 产地分布 原产于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美国的佛罗里达,夏威夷,古巴以及澳洲。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 番木瓜树用途作用 番木瓜的果实、种子及叶均可入药。果实含水分90%、糖5~6%、少量的酒石酸、枸橼酸、苹果酸等。种子含脂肪油25%。叶含番木瓜碱及番木瓜甙、胆碱等。 营养价值 (番木瓜)每100克木瓜含水分92.2克,蛋白质0.4克,异亮氨酸14毫克,亮氨酸20毫克,赖氨酸9毫克,苯丙氨酸19毫克,酪氨酸6毫克,苏氨酸11毫克,缬氨酸17毫克,天冬氨酸157毫克,谷氨酸38毫克,甘氨酸17毫克,精氨酸6毫克,组氨酸18毫克,甘氨酸19毫克,丙氨酸17毫克、脯氨酸9毫克、丝氨酸12毫克,碳水化合物7克,脂肪0.3克。此外,还含有番木瓜蛋白酶、凝乳酶、维生素A原以及B、C、D、E等多种维生素、番木瓜碱等。 利用加工 夏、秋季采集成熟果实,生食或熟食,或切片,晒干备用。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晾干备用。此外,番木瓜果实可加工制成木瓜糖、果酱、果脯及罐头。青果的乳汁富含番木瓜酶,有消化蛋白质的功能,在工业上用途极广。 木瓜从移栽到结果只需6个月左右,它单杆直立,常年不断开花结果单果重1~3斤,每株一年可产果70斤左右,最高单株产果130斤,木瓜果肉厚实、香气浓郁、甜美可口、营养丰富,它特有的木瓜酵素能清心润肺还可以帮助消化、治胃病,它独有木瓜碱具有抗肿瘤功效,对淋巴性白血病细胞具有强烈抗癌活性,木瓜耐贮运,采收后自然存放1~2月,产果早,并且第一年获高产亩产达2000斤以上,亩栽250株。 营养分析 1、健脾消食: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现代医学发现,木瓜中含有一种酵素,能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 2、抗疫杀虫:番木瓜碱和木瓜蛋白酶具有抗结核杆菌及寄生虫如绦虫、蛔虫、鞭虫、阿米巴原虫等作用,故可用于杀虫抗痨。 3、通乳抗癌:木瓜中的凝乳酶有通乳作用,番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故可用于通乳及治疗淋巴性白血病(血癌)。 4、补充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木瓜中含有大量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有效补充人体的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抗痉挛:木瓜果肉中含有的番木瓜碱具有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果实含有丰富木瓜酶,维生素C、B及钙、磷及矿物质,营养丰富,果实含大量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钙盐、蛋白酶、柠檬酶等,具有防治高血压、肾炎、便秘和助消化、治胃病,对人体有促进新节代谢和抗衰老的作用,还有美容护肤养颜的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缺奶的产妇、风湿筋骨痛、跌打扭挫伤患者、消化不良、肥胖患者; 2. 不适宜孕妇、过敏体质人士。 烹饪指导 治病多采用宣木瓜,也就是北方木瓜,又名皱皮木瓜的,不宜鲜食;食用木瓜是产于南方的番木瓜,可以生吃,也可作为蔬菜和肉类一起炖煮。 1、舒筋活络。用于湿痹引起的肢体拘挛疼痛,本品能祛湿邪,解拘挛,舒筋络。常配牛膝、威灵仙同用。 2、和胃化湿。本品气香能醒脾和胃,味酸能生津空运舒筋,常用于治疗胃失和降的呕吐、疼痛、泄泻。 食疗作用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 具有消食,驱虫,清热,祛风的功效; 主治胃痛,消化不良,肺热干咳,乳汁不通,湿疹,寄生虫病,手脚痉挛疼痛等病症。 性味功能:甘、酸、温。消食健胃、疏筋通络。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乳汁缺少、关节痛疼、肢体麻木等症。如鲜番木瓜250克、猪蹄1个,熬汤服,治乳汁缺少;番木瓜150~250克,鲜食,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药用价值 宋代名医许叔微在《本事方》中记载一则有趣的故事:安徽广德顾安中外出,偶然腿脚肿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将两脚放在一包装货的袋子上,下船时突然发现自己腿脚肿胀疼痛竟然好了许多,感到十分惊奇,就问船家袋中装的是何物?船家回答是木瓜。顾安中回家后,就买了一些木瓜切片,装于袋中,每日将脚放在上面,不久,他患的腿脚病就痊愈了。这一记载说明,木瓜确有治疗风湿痹痛的神奇功效。 来源为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果实。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 原形态 番木瓜,又名:冬瓜树(《罗江县志》)。乔木,高达8米,不分枝或有时于损伤处抽出新枝;干质柔,有大的叶痕。叶大,近圆形,通常掌状7~9深裂,直径可达60厘米,每一裂片再为羽状分裂;柄中空,长60厘米或过之,雄花无柄,排列于一长而下垂、长达1米的圆锥花序上,聚生,草**,花冠管柔弱,长约2厘米,雄蕊10,着生于花冠上;雌花几无柄,单生或数朵排成伞房花序,花瓣黄白色,披针形而旋扭,分离,子房上位,1室。果矩圆形或近球形,熟时橙**,长10~30厘米;果肉厚,**,内壁着生多数黑色的种子。花期全年。 生境分布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果实长椭圆形或瓠形,表面黄棕色或深**,有十条浅纵槽,长15~25厘米,直径7~12厘米,果皮肉质,有白色浆汁。种子多数,椭圆形,外包有多浆、淡**的假种皮,长6~7毫米,直径4~5毫米,种皮棕**,具网状突起。 化学成份果实含番木瓜碱、木瓜蛋白酶、凝乳酶;在淡**的果实中含隐黄素、蝴蝶梅黄素、β-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和隐黄素环氧化物等色素;在红色的果实中尚含西红柿烃。种子含异硫氰酸苄酯、番木瓜甙。 甜品
木瓜鲜奶汁 原料:木瓜360g、鲜牛奶两杯、白砂糖适量、碎冰块适量。木瓜奶昔 方法:取新鲜熟透木瓜,去皮、核,切成大块。将木瓜块、鲜牛奶、白砂糖及适量碎冰块放入果汁机中,打碎成浓汁,即可饮用。 功效:润肤养颜。 注意:脾胃虚寒者禁用。 木瓜奶昔 材料: 木瓜150克,牛奶200c.c.(约1大杯),香草冰淇淋(1小盒),糖1小匙(可加可不加) 制法: 1. 木瓜去皮、切块。 2.放入果汁机中加入200c.c.鲜奶,糖、冰淇淋适量,用中速搅拌几分钟即可。 木瓜牛奶 是台湾相当流行的一种大众饮品。其做法多种多样,在木瓜和牛奶两种主料之外,可以添加许多其它水果。一种较常见的配方为:木瓜半个,蛋黄1个,蜂蜜1大匙,牛奶200毫升,柠檬半个。将木瓜切成块,连同牛奶、蛋黄一起打成汁,再加入柠檬汁及蜂蜜,味道更好。如果再加上一点威士忌酒,就可作为正餐的饮品。 木瓜茶 在台湾也很流行。泡木瓜茶以选用圆形未熟的雌性果为佳,把一头切平做壶底,把另一头切开,掏除种子后直接放入茶叶,再把切去的顶端当成盖子盖上,过几分钟就可品尝到苦中带甜,充满木瓜清香的木瓜茶了。 木瓜慕斯 材料:一个中型木瓜、果糖 2匙、低脂优格 200克、洋菜粉 1大匙、柳丁汁 1/4杯 、三个中型百香果。 作法:木瓜削皮去子切块,将木瓜块、果糖 、优格混合搅拌,隔热水将洋菜粉加入柳丁汁中融解(或是放微波炉加热20秒),将柳丁汁(混了洋菜粉的!)和百香果加入木瓜"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倒入四个玻璃杯中,放入冰箱冷藏就行了! 木瓜蛤油 用料:雪蛤油20克,冰糖250克,木瓜500克,白糖50克,清水1000克。 制法:(l)将蛤油盛在大碗里,先用70℃温水浸泡,浸约2个小时后,换掉水(要连续2次浸泡和换水)。然后,再用清水漂洗,取出拣去黑点和杂质,洗净捞干,放进碗中,加入白糖50克,清水20克,放进蒸笼,约炊1小时30分钟,取出滤干水分,待用。 (2)把木瓜的皮刨掉,用刀开成6条,去掉瓜籽,然后,用刀切成棱角状,放进餐盘,人蒸笼炊8分钟后,取出待用。 (3)把炒鼎洗净,放进清水,冰糖煮滚;滚至冰糖全部溶化,且汤面出现浮沫时,把浮沫舀去掉,然后把已蒸好的蛤油、木瓜块分别盛进10个小碗间,再把已煮滚的糖水淋人即成。 特点:清甜醇滑,瓜味郁香。 木瓜花生大枣汤 用料 :木瓜750克,花生150克,大枣5粒,片糖3/2块。 作法 ①木瓜去皮、去核、切块。 ②将木瓜、花生、大枣和8碗水放入煲内,放入片糖,待水滚后改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饮用。 说明 :宝宝吃人奶成长,身体会更强壮、更健康。但部分妇女产后因乳汁不足,在喂哺宝宝时会产生缺乳汁问题。产妇要增加乳汁,可煲木瓜花生大枣汤饮用,这汤水对增加乳汁有显著效用。 木瓜煲红枣莲子 原料:木瓜、红枣、莲子。 调料:蜂蜜、冰糖。 做法:1.红枣、莲子加适量冰糖煮熟待用。 2.将木瓜剖开去籽,放入红枣、莲子、蜂蜜,上笼蒸透即可。 叮咛:木瓜外皮青绿,内瓤橙红,味道甜美,适合所有爱美女性。制作这款甜品时,担心体重的女性可以加入无热量甜味剂调味,瘦弱女性可以加入蜜糖调味。
菜品
木瓜鱼尾汤 用料:木瓜750克,鲩鱼尾600克,盐1茶匙,生姜3片,油1汤匙。木瓜鱼尾汤 作法:①木瓜去核、去皮、切块。 ②起油锅,放入姜片,煎香鲩鱼尾。 ③木瓜放入煲内,用8碗水堡滚,再舀起2碗滚水倒人锅中,与已煎香的鱼尾同煮片刻,再将鱼尾连汤倒回煲内,用文火1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说明 :妇女产后体虚力弱,如果调理失当,就会食欲不振、乳汁不足。要滋补益气,最好饮木瓜鱼尾汤,因为鲩鱼尾能补脾益气,配以木瓜煲汤,则有通乳健胃之功效,最适合产后妇女饮用。 青木瓜外形呈凹凸状,表皮光滑。成熟后瓜皮由青色渐变为橙色,瓜肉橙中透红,中间布满圆而光滑的黑色小种子。 先将鲩鱼尾煎香,再用两碗滚水落锅煮片刻,才倒回堡内用文火煲,这样可使汤水呈奶白色,更美味可口。 木瓜瑶柱盅 用料:木瓜、上等瑶柱、火腿、上汤、精盐、味精等。 制法: ①先把木瓜洗净,切开,除去瓜瓤和籽。瑶柱用高汤加热处理成熟。 ②将上汤放入每个木瓜中,加入瑶柱、火腿、少许精盐和味精,上茏蒸40分钟后,装盘上桌。 特点:汤汁清鲜,馨香扑鼻,木瓜绵糯,瑶柱鲜嫩,美容养颜 木瓜鸡汤 材料:鸡腿1只、中型木瓜半条、枸己1汤匙,当归3片,酒和水适量。 作法: 1、鸡腿烫,木瓜去皮切块备用。 2、将所有材料放入电锅内炖煮约40分钟即可。 木瓜是最常用的丰胸事物,搭配上活血补血的当归和枸己,不仅可以红润肌肤,也具有让胸部尖挺的作用,是道底脂清爽却稍具香甜滋味的汤品。 1、木瓜美容霜新鲜成熟的木瓜、鲜牛奶各适量。将木瓜切细加水适量与砂糖一同煮至木瓜烂熟,再将鲜牛奶兑入煮沸即可服用。此方有美容护肤、乌发之功效,常饮可使皮肤光洁、柔嫩、细腻、皱纹减少、面色红润。 2、木瓜美容美白面膜 将木瓜切成细丝后均匀地敷于脸部即可。另一种方法是按1:1的比例将捣烂的木瓜浸泡于水中,存放7—10天后滤去渣滓然后用纱布蘸着在脸上多涂几次。这种面膜适用于松弛的油性皮肤,对老年皮肤的保养也很有效。 3、木瓜奶取一大片木瓜切成若干小片,再备半杯牛奶,共放入果汁中,再掺入少量清水、蜂蜜,搅拌均匀后即成木瓜奶,常服可美嫩容颜、消食减肥。 4、木瓜羹 木瓜100克、银耳15克、北杏10克、银杏12克、冰糖适量,共入锅炖煲20分钟,即可食用,能养阴润肺、滋润皮肤、延缓衰老,还可以治疗燥热咳嗽、干咳无痰、痰多带血等症。
莲子和绿豆的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差别
今天给各位分享白花地胆草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花红花地胆头有什么功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地斩头的功效2、地胆草有什么作用?3、农村里常见的地胆草有什么作用呢?应该怎样进行种植?4、地胆头的功效5、白花地胆头有什么药效地斩头的功效地斩头即地胆头,地斩头是客家话,其具有以下功效:
1、清热凉血
在平时的菜肴中加入地胆头一起食用,这样可以清热解毒和降火,并且在配合食用地胆头的同时我们也要控制我们的饮食习性,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使身体恢复更快。
2、治咽喉炎
地胆头不仅能够清热凉血,还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对慢性折磨疾病咽喉炎的恢复很有帮助,可以抑制咽喉炎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预防哮喘以及支气管炎的发生,缓解咳嗽的症状。
3、跌打损伤
地胆头中含有某些成分是有活血化瘀以及消肿止痛的作用的,它能促进我们的血液流动,使肿痛处更快消肿,一定程度的减轻患处的疼痛感,另外还可以缓解人的风湿疼痛,对于轻微的风湿关节炎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扩展资料:
地胆头主要价值
1,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
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
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
空,茎生叶少而小。
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
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
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3,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
又含乙酸
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4,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
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用平
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
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百度百科-地胆头
百度百科-地胆头老鸭汤
人民网-一品靓鸭秋燥除补阴益血润肺健脾
地胆草有什么作用?地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辛,寒。
1.《纲目》:"味苦。
"
2.《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
3.《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
4.《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
归经
1.《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
2.《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
地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
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
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
"治肠风下血。
"
2.《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
3.《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
4.《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
5.《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
6.《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
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
7.《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
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
农村里常见的地胆草有什么作用呢?应该怎样进行种植?农村里常见的地胆草有什么作用呢?应该怎样进行种植?
1、龙胆治疗肺热咳嗽
如果您患有肺热咳嗽和反复咳嗽,您咳出痰,伴有口干、喉咙痛、体温高、尿红、便秘等症状;你可以用水服用30克龙胆草和30克肺心草。
龙胆的功效和功能!
2、龙胆治疮、疖。
如果是由于皮肤、毛发或皮脂腺被抓伤后出现溃疡和疖子、急性化脓性炎症,并在刺痛后感染,可以使用60至120克新鲜龙胆,用水煎炸;然后用少许酒糟和适量新鲜龙胆捣碎外敷或用水煎后外用洗净。
种植方法
土地选择与准备
龙胆是一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野生植物。
然而,为了产量和收入,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山坡和森林边缘地区种植时,应在种植前一年的冬季整地犁地,清理田间的石块和杂草,并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的农家肥作为基肥,以及林下种植或果园间作。
育种方法
龙胆的繁殖方法有移栽、种子直播、劈根繁殖、扦插繁殖等,生产中一般采用移栽或直播的方法。
苗木移栽播种前,种子应先干燥或发芽,然后播种在苗床上。
一般每亩1.5-2公斤,覆盖一层浅层土壤。
出苗后,要做好苗木管理。
当幼苗长到5片叶子时,可以移植。
移栽时,浇水后可进行栽培,以避免根系受损,然后可将其种植在种植地的穴中。
直播适用于纯植或果园,林下间作,地面植物行距为20厘米×开15厘米穴,每穴播种6-8粒,播种后覆盖一层肥沃土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腾出时间进行育苗和定植。
现场管理
苗木移栽成活7-10天后,必须及时检查花园。
如果发现未成活的植物,必须将其连根拔起,并及时补种。
此外,在幼苗之间进行直播也是如此。
在半个月的幼苗填充后,必须及时犁耕和除草,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结合翻耕除草,每亩施用500-600公斤腐烂的人粪尿,以加速幼苗生长。
今后应根据苗木和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
如果杂草危害严重,除草后应及时追肥,以免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后期,为了节省养分,对于不留种子的种植,当8月份出现花蕾时,应及时移去花蕾,并应集中养分供应根和茎的生长,以促进根和茎的产量,提高收入。
地胆头的功效地胆头的功效如下:
1、地胆头(ElephantopusscaberL.),也称地胆草,别名苦地胆、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马驾百兴、地胆头、磨地胆。
多年生直立草本。
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治感冒、菌痢、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结膜炎、疖肿等症,为中医常用药。
2、性味归经: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急性黄疸型肝
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扩展资料:
地胆头主要价值:
(1)、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
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
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
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3)、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
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4)、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百度百科-地胆头
白花地胆头有什么药效回答:采集
地胆头
夏末采收,洗净泥沙,切碎晒干备用。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
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
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
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
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
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
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地胆头
册5张
①《纲目》:"味苦。
"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
"
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
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
地胆头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
功效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
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
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
"治肠风下血。
"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
"
地胆头
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
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
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验方
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
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
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地胆头二两。
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地胆头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
酌加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
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
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
亦可制成片剂含服。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
(《医林集要》),治痈肿:一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
二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地胆头
⑾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
(《纲目》)
⑿解暑热:地胆头根,同白豆、片糖煎。
(《牛草药性备要》)
⒀治肺结核病咳嗽痪血:地胆头草根二两,调猪赤肉炖服。
(《泉州本草》)
⒁治头风:鲜地胆头根二两,鸡一只,酌加开水炖熟后,再加少许红酒,分两、三次服。
(《福建民间草药》)
⒂治风湿头痛:鲜地胆草根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⒃治牙痛:地胆头根煲酒含。
(《生草药性备要》)
⒄治急性睾丸炎、慢性肾炎:地胆头根五至六钱,和鸭蛋一、两个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⒅治乳腺炎:地胆头根捣烂冲酒敷患处。
又可煎水冲酒服。
(《岭南草药志》)
⒆治跌打损伤:地胆草根五钱至一两。
酒水煎熬后服用。
(《福建中草药》)
回答完毕,请给好评,谢谢
白花地胆草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花红花地胆头有什么功效、白花地胆草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1、莲子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矿物质及生物碱。绿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菸硷酸、叶酸、矿物质钙、磷、铁等。
2、莲子以补脾固涩为主,绿豆则以清热利水、解毒为主。
3、莲子肉有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绿豆性寒凉,故脾胃虚弱者和正在服用温补药的人不易多加绿豆。
扩展资料:
一、莲子简介:
莲子,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二、绿豆简介:
绿豆(Vigna radiata (Linn.) Wilczek.),属于豆科。别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
原产地在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绿豆主要的出口国。种子和茎被广泛食用。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莲子
百度百科绿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